日钢集团有多大 日照钢铁的规模有多大
1、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日照钢铁集团)成立于2003年5月,拥有职工16000余名。一期工程年生产能力280万吨钢,现已形成120万吨钢,80万吨H型钢的规模,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
2、日钢集团现已发展成为集烧结、炼铁、炼钢、轧材、酸镀、发电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产能达到近1500万吨规模,主营产品包括热轧卷板、热轧薄板、冷成型板、酸洗薄板、镀锌薄板、型钢念改等,精品钢材占80%以上; 集团目前拥有职工16000余仔没判名,企业人才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全员平均年龄仅32岁,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1%以上;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察迹平,人均产钢超过1000吨/年。
日钢职工重组对职工的影响
国内著名民企建龙集团重组通化钢铁集团时遭职工反对,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军被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无论如何,血案的发生都是一个悲剧,直接的责任人应轮源该承担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这毋庸赘言。但我们也要思考,工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群情激愤?矛盾为什么会激化到如此激烈的程度?
从报道中披露的情况看,这次建龙集团重组通钢集团是在吃 “回头草”。2005年,建龙曾经入股通钢,去年金融风暴后由于企业亏损,建龙遂于年初从通钢撤股,随着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效应开始显现,通钢开始盈利,建龙集团再次入股通钢并绝对控股,终于激起了工人及家属愤怒。
工人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建龙的每一次折腾,都是工人在付出代价,去年企业亏损,“员工工资也减到每月人均300元”,“厂区及职工家属区乃至整个通化市二道江区的供暖都无法供应”,这次陈国军与工人代表对话时,又发出了“下岗”的威胁,终于导致工人情绪失控,也酿成了他个人的悲剧。
通钢的两次重组,有没有安排职工代表以制度化的方式实质性参与?所有的报道都没有提。而从网上披露的情况看,第二次重组,普通职工甚至直到木已成舟才知道消息。他们的利益长期被忽视,于是就有了这次“非制度化”的参与,并终于导致了整个重组计划的失败。
总的来看,我们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无论是国企改制还是民企之间的相互兼并,基本上都采取了排斥职工实质性参与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很有可能是被近年来流行的所谓 “产权理论”给误导了,根据这种理论,股东有全权处置企业,职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生产要素”而已。但实际上,这种理论早已过时,新的理论认为,员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享有和股东同样的发言权,并有权参与企业管理。更何况据说不少员工也是该企业股东,企业兼并重组这样的大事,没有职工的实质性参与,是不合理的也不合法的。
其实,即便不谈什么理论,单凭常识想一想,我们也会明白职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这个提法是绝对有道理的,企业的兴衰对职工的影响,甚至比对股东的影响还要大。因为对那些身家亿万的股东来说,可能不过是富豪榜上数字的变化,但对职工来说,却意味着身家性命是不是腊轿态还有依托。
通钢事件是一个严重的警示,它提醒有帆慧关方,企业的兼并重组,必须为作为企业“利益相关方”的职工的参与开辟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是工会,来保证职工的参与是实质性的,而不是象征性的。在职工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今天,仍然企图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将他们排除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之外,那么结局很可能就是破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