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区别?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区别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二、追溯调整法一般追溯几年?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分别考虑。就编制1999年度会计报表而言,对资产负债表,“最早期间”是指1999年年初,即应追溯调整至1998年年末数;对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一般项目的“最早期间”是指1998年度,即应追溯调整一般项目的1998年初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是指1998年年初,即应追溯调整至1997年年末数。但由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要披露前三年经营业绩及相关的业务指标,所以企业在编制年度报告时要追溯调整三年数据。
三、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追溯调整法通常是用于账务调整的方法。追溯重述法通常是用于说明既往事项的一种报告形式。
四、追溯调整法和追溯重塑法的区别?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五、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是什么意思?
会计政策变更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追溯调整法,一种是未来适用法,追溯调整法是首选的。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前期差错更正应采用追溯重述法。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思路相同,追溯重述法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六、会计差错都要追溯调整吗?
不一定。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
(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反方向更正法(蓝字更正法)、红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
(2)是否追溯的方法
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
七、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是否追溯,要看情况: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企业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也可以说,应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
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八、追溯调整法通俗易懂?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
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但按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提取的四项减值准备一律视作会计政策变更,并予追溯调整。
九、公积金缴费基数追溯调整吗?
公积金缴费数不可以随便追溯调整。因为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是职工个人公积金缴存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公积金缴存的公积金两部分构成,个人公积金缴存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
十、数据追溯与分析的定义?
定义:
1、将数据溯源定义为从源数据到数据产品的衍生过程信息;
2、在数据库领域将其定义为“数据及其在数据库间运动的起源”;
3、数据溯源是对目标数据衍生前的原始数据以及演变过程的描述;
4、数据溯源是一种元数据,用来记录工作流演变过程、标注信息以及实验过程等信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