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减值有哪些风险存在?
实质风险方面:企业计提了减值后资产仍在报表中,至于价值是否低估(多计提减值),那有后续评估把关,与审计师关系不大。
但注意:审计师千万不敢把这些资产核销了,即从审定报表抹去了!这样后续评估就不管了,而且审计师也无权核销或同意核销。
形式风险方面:即程序和底稿是否符合准则方面,审计师没有责任判断和评价企业计提减值金额是否恰当,审计师要做的是照着准则检查企业的计提程序及相关记录!公允价值计量审计也同样。
也就是说,目前的审计准则没有明确要求审计师判断和评价价企业计提减值金额或确定公允价值金额是否恰当。
不信可以逐条查查准则、准则指南!原因有二:一是这属会计责任,审计师只是复核;二是这超出审计师的专业能力范围,审计师同会计一样,不胜任估价。
至于上面帖子中提议让请评估师专门做个评估,那是忽悠,因为你审计后必然要做评估。
二、资产方面的风险有哪些?
无风险资产是指具有确定的收益率,并且不存在违约风险的资产。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无风险资产是指投资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为零的资产。当然,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及相关系数也为零。
无风险资产是指具有确定的收益率,并且不存在违约风险的资产。
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无风险资产是指投资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为零的资产。当然,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及相关系数也为零。
从理论上看,只有由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与投资者的投资期长度相匹配的、完全指数化的债券才可视作无风险资产。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流通中的有价证券非常少。故在投资[1]实务中,一般把无风险资产看作是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利率LIBOR。
三、利用方差来衡量资产风险有哪些缺陷?
标准差和方差都是用绝对数来衡量资产的风险大小,在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情况下,标准差或方差越大,则风险越大;标准差或方差越小,则风险越小。
所以,方差指标衡量的是风险的绝对大小,不适用于比较具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的风险。四、加权风险资产的什么是风险加权资产?
银行业的总资产有很多资产是0风险权重的,有很多风险权重则很高。这个要看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配置,一般来说风险权重高的收益也更高。至于具体的风险权重列表可参考央行和银监会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举例来说,国债就是0风险权重的,外国国债评级在AA-以下的则是100%,评级在AA-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债务风险权重则为50%。
五、急求解答!无风险资产与有风险资产进行组合?
设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为Rf,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是Rr,
无风险资产的风险是0,风险资产的标准差是Sr,
在组合中,无风险资产的权重是w1,那么风险资产的权重就是1-w1
则新组合的收益=Rf*w1+Rr*(1-w1)
新组合的风险=Sr*(1-w1)
若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再一次组合,新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可参照以上表达式,把市场组合作为风险资产。
六、无形资产管理常见的风险点有哪些?
无形资产方面风险点描述: 无形资产入账的及时性,计价的准确性,权属的明晰性,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税收风险的增加。
七、何谓“风险加权资产”?
将不同的资产按照风险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
比如价值1万元的国债,风险权重为0%,风险加权资产等于0*10000=0; 对某高风险企业贷款1万元,风险权重为150%,风险加权资产等于150%*10000=1.5万元。
八、资产有哪些?
1.资产类科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的科目:短期借款、存入保证金、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吸收存款、同业存放、贴现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3.所有者权益的科目: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PS:资产类科目是用来核算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科目。资产类科目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科目和非流动资产类科目)
会计科目的核算分类
会计科目在核算上可以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成以下六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九、买小资产房有何风险?
小资产房属于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产权。
购买小产权房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监管缺位风险、转让风险等,具体每一风险是如何产生的?1、法律方面的风险。 乡产权房的流通转让存在很多的限制,因为乡产权房只具备了普通商品房的使用性质,但不具备普通商品房的法律性质,其实并不是商品房。所以,法律法规对商品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对乡产权房是无效的,人民法院也不能适用商品房买卖的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处理涉及乡产权房的案件,购房人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同时,由于购买小产权房的合同是无效的,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购房人只能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等。但是根据已有的案例来看如果购房人明知所购房屋是乡产权房仍然购买的,由于己方有过错,可能人民法院就不会支持其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而且即使开发商违约,由于合同无效,购买人的权利将无法得到保障。由于乡产权房不受法律认可,也不用在房管部门备案,不在政府机构监管范围内,因此在使用房屋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房屋质量问题、公共设施维护问题,其救济途径就非常有限。
2、政策方面的风险。 在购买的是在建乡产权房,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付房款后,如果相关部门整顿乡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能就会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那么结果只能是购房人找开发商索要购房款,购房人就可能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另外,购房后如果遇到国家征地拆迁,由于乡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合法产权,购房人并非合法的产权人,所以其很可能无法得到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而作为实际使用人所得到的拆迁补偿与产权补偿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3、监管缺位风险。 乡产权房屋的开发建设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以约束,开发建设的监管同样存在缺位。而乡产权房屋的开发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开发过程中其大量的开发资金没有政府和银行进行监管,主要依靠开发商自律进行开发建设,一旦开发单位的资金或其它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变成烂尾工程。如果是将购房资金预交给没有任何资质和监管的开发单位,对购房者而言,资金的安全,开发商资金是否按时到位,是否能够按质按时的交付房屋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开发单位的资质没有,房屋质量和房屋售后保修难以保证。而且,入住后的物业管理也极易出现问题。
4、转让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而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也只有享有使用权,农民将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买卖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也就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由此可见,乡产权房是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的第三人转让或出售的。但这并不是说乡产权房就不能转让,而是说购买后也不能合法转让过户。其同时对房屋的保值和升值也有很大影响。
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廉政风险有哪些?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廉政风险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种类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合理规避廉政风险需要做到:
一、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处置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重点环节管理措施。将实物配发管理与罗湖网上商城相结合,分级采购。
二、严格执行先报废后更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根据报废审批材料安排更新资金。三、单位购置、报废固定资产及时登记,确保固定资产会计帐与单位实物明细账相符,并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帐及固定资产年终盘点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