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由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不一,范围不同,外界很难做出公正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国家执法部门应尽快出台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直接相关、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的同时,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要求做出明确和强制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依据会计准则设立会计制度,明确环境项目的确认、核算与披露原则,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与统一性,也使企业明确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标准。
(二)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真实地披露对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审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环境报告数据,同时加大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奖惩力度。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创建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
(三)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首先,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利用社会舆论的压力,增大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量,直接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采用更多的环境标准,引导社会公众在进行股票投资选择时,重视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其次,加强企业的环境意识,使企业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承担社会义务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
(四)大力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人员。
环境会计既涉及会计知识,又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等知识,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先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门培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更新传统知识结构,使其能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其次,需要环境会计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提高环境会计专业水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