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分子在航天航空的应用
特种纤维
特种纤维一般是指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并且耐高温的纤维,但也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而言,大家公认的特种纤维有: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Kevlar),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聚苯并噻唑(PBT)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等。
芳纶纤维是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液晶溶液经干喷湿纺工艺成型而制得,按分子结构称为“芳香聚酰胺纤维”,美国商品名为Kevlar纤维。早在1968年美国杜邦公司就开始了芳香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成纤工艺研究,于1972年杜邦公司实现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称为B纤维,规模为2000吨/年,1973年改称为Kevlar纤维。芳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张强度280kg/mm2,模量为6480 kg/mm2(kevlar 29)和13300 kg/mm2(kevlar 49),断裂伸长率为2.3~4.0%,比重轻(d=1.44g/c m3),而且耐高温(可在250℃以下使用)。
芳纶纤维主要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等航空、航天等器具中使用的复合材料,此外还用于汽车、船舶、防弹衣、滑雪板等应用领域的复合材料,以及绳缆,耐高温过滤材料等。
碳纤维是以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为原料,在张力下经热处理预氧化成不熔纤维,进 一步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烧制碳化(或称石墨化)而成。其原料主要有聚丙烯腈纤维(PAN),粘胶纤维和沥青纤维(Pitch).碳纤维技术于1959年首次出现于美国,1964年英国人对碳纤维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形成了现在的碳纤维工业技术。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张强度为360-720 kg/mm2,模量为2.4万-3万kg/mm2,断裂伸长率为1.5-2.0%,耐高温(可在380℃左右使用), 但比重稍高于芳纶 (碳纤维比重为1.76-1.8g/c m3).碳纤维主要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卫星等航空航天器具中使用的复合材料,也可用于赛车,船舶,防弹衣,滑雪板,钓鱼杆,网球拍等需要高强度力学性能用品的制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制造技术国际上出现于1978年,国内于1985年左右开始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纤技术研究。现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子量为100万-500万)是采用凝胶纺丝-超高倍牵伸技术制备的,目前此技术在国内已工业化。商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性能为:抗张强度2.4-3.8GPa/mm2,抗张模量88-166GPa/mm2,断裂伸长率2.7-3.6%,比重0.97-0.98 g/c m3。但其熔点在150℃左右,因此使用温度在100℃以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主要用于制作防弹衣,降落伞,强力绳索,高级包装材料等。也用于制造使用温度较低的复合材料。
国内还未见工业化的聚苯并噻唑(PBT)纤维和芳香族聚酯纤维。
特种纤维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其制造技术及研发情况,均属各国技术保密内容。但进一步提高特种纤维的性能,改进特种纤维的制造工艺应是它们的研发趋势。
二、怎样区别真假染发粉
【劣质染发剂的识别】
1、染发产品属特殊用途化妆品,生产染发产品的企业应取得生产许可证(一般液态单元染烫发类,或膏霜乳液单元发用类)卫生许可证(发用类),还必须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没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产品绝对不要购买,并注意这一批号的有效期一般为四年。
2、另外,这类产品还应有使用说明书和警示用语,消费者应详细阅读,了解产品属性、使用方法,并做过敏性试验后,严格按说明指导使用。现在常用的染发产品多有过敏性,使用前应确保皮肤无破损并不要接触眼部。
3、合格的染发产品应着色均匀,并有一定的色泽牢度,氧化剂浓度应在4.0%—7.0%之间,如浓度过高会造成皮肤的损伤,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含量应小于6%,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染发剂】
染发剂是给头发染色的一种化妆品。染发剂普遍含有对苯二胺这种致癌物质,近年来,染发俨然已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据央视国际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过发的人占到了90%以上,而且在30岁以前开始染发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半数左右。
三、哪里有生产聚酰亚胺的
江苏常州广成新型塑料有限公司
开发、生产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高新技术企业.热塑性聚酰亚胺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新材料,与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比,显示出绝对的热加工优势可用喷涂、挤出、注塑、模压等方法进行加工。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网址
四、染发剂主要含哪些物质 染发会致癌吗
染发剂主要含哪些物质呢?
根据染发剂是否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我们将染发产品分为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类。
1.氧化型染发剂是染发市场中的主要产品,有效成分为胺类或酚类化合物,染发后基本不褪色,效果最好。它主要由氧化型染料前体、偶联剂、氧化剂和基质组成,多数都是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中染料前体主要包括对苯二胺、对氨基苯酚、甲基苯二胺等及其异构体和衍生物;偶联剂主要有间苯二酚、氯化间苯二酚、甲基间苯二酚等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氧化剂通常为过氧化氢、过硼酸钠和过氧化氢脲等;基质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剂、溶剂等。
2.非氧化型染发剂就是一些色素,也有重金属盐。从染发的原料看,非氧化型的染发染色很难持久,国内外的生产企业都没有在我国申报过非氧化型染发产品,因此市场上所谓纯天然的染发产品是没有的,宣称天然产品的,都是合成的氧化型染发剂。
染发剂会致癌吗?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打个比方,染发剂是嫌疑犯,调查人员进行了长期充分的调查,结果人证、物证都无法证明其犯罪,但其已经背上了被调查的坏名声。
致癌物是指能诱发人患癌的“坏物质”,它的范畴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物理物质及生活、工作方式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基于证据强度不同将致癌物分为4个等级。
1级是指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包括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等;还包括苯、沥青、环氧乙烷、甲醛、X射线等,职业接触这类物质具有相当高的风险。
2级是指很可能使人类致癌的物质。其中2A级有充分的动物实验证据,但人类试验证据有限,包括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2B级是可能性很低的致癌物质,其致癌性在动物和人群的证据都不足,包括泡菜、异丙基苯等。
3级是现有证据无法分级的物质,动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或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明确无致癌作用,属于经过研究基本没有致癌危害的物质。包括苏丹红色素、胆固醇、三聚氰胺、糖精等。
4级是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
4个等级的致癌物中,1级和2A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接触;2B级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只有大量接触和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3级和4级致癌物,一般不用担心。
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对染发剂是否有致癌性开展了很多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接触染发剂和过氧化氢等会发生变异,但给动物涂抹后并未见致癌性。同时广泛调查染发剂使用后人群暴露量和肿瘤发病率的统计,也未见染发会导致肿瘤发生率上升。因此,IARC将染发剂的致癌性归入3级,与人们经常饮用的咖啡为同一分级。
通过对致癌物质的研究和分类比较来看,对染发剂是否致癌可以归纳几点认识:
从已有的明确分类结果来看,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类、过氧化氢等的致癌风险低于烟、酒精性饮料、泡菜、槟榔、熏肉等,甚至低于大量摄入咖啡(咖啡曾被列入2B级致癌物,现调整为3级),无需过分担忧。染发剂划入第3级“现有证据无法进行分类的物质”,并不是它们不能分类,而是进行大量研究后没有发现动物致癌的证据,也没有人类使用会致癌的证据,实际上是分类为基本没有致癌危险的物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