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市公司破产清算期间能否申请破产重整?

217 2024-03-14 17:12 admin

一、上市公司破产清算期间能否申请破产重整?

依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清算期间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协商同意的,是可以申请破产重整的,由人民法院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七十条 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

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第七十一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申请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并予以公告。

第七十二条 自人民法院裁定债务人重整之日起至重整程序终止,为重整期间。

二、上市公司会破产吗?

会的.如果上司公司资不抵债的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使公司破产倒闭.当上市公司倒闭退市后,不存在对股东的赔偿问题,股票则按照净资产来清算。当公司股价下跌时,其融资能力是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的。

三、上市公司容易破产吗?

1、上市公司都有可能有破产清算、股票变废纸的风险,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而且在破产退市前,都会有相应的警示,比如在该公司的股票前面加上ST字样,警示股民。所以,买入股票时,要关注该公司的基本面,如果连续亏损的股票,要慎重考虑买入。

2、当上市公司倒闭退市后,不存在对股东的赔偿问题,股票则按照净资产来清算。但通常上市公司倒闭的话,都是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严重造成的,一般都已经资不抵债了,所以股东几乎没有拿到任何钱的可能。因为破产的公司首先要偿还银行债务、其它债务、拖欠员工的工资和养老金、员工安置费用等。即使有一些资金,用于上述用途恐怕也是不够的,因此一旦上市公司倒闭,股东都是血本无归的。

四、怎么查询上市公司破产?

其实对于某个上市公司来说也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就破产的,只能是业绩不好有亏损的时候,因为证监会每个季度都有要求每个上市公司出具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告诉股民的,如何某家公司出现连续几年 业绩出现亏损状态 ,就有可能会先被戴上st的冒子,证劵公司也经常会对某个业绩不好的告知风险提示的,真的要查某家公司的财务和业绩也只能从公司的财务报表里去查询。

五、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审批流程?

根据《破产法》第八章规定,上市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有以下法律程序:

一、上市公司重整申请。

1、债务人(上市公司)依据破产法规定直接申请法院进行重整。

2、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对债务人(上市公司)进行重整。

3、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二、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申请符合破产法规定的,做出重整裁定。

三、制定重整计划草案。

四、重整计划草案的通过。

五、上市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的信息披露与证监部门的监管。

六、上市公司申请破产的利弊?

一般来说,破产重整表示上市公司破产后,依法律程序需要进行破产清算,清偿职工工资、公司债务等,清算完后该公司就不存在了,所以一般都会退市,所以破产重整一般是一个利空消息。

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进行破产清算,清算后公司退出交易市场后;另一种是转移至三板市场进行交易,如果在老三板市场,未来连续三年盈利,可申请到主板交易。

但无论哪一种处理方式,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利空消息,因此,遇到上市公司宣布破产重整的股票要及时远离。

七、上市公司破产清算赔偿顺序?

上市公司破产清上赔偿顺序是一支付职工的工资,奖金,社保,二偿还债务人欠款 ,三支付优先股股东出资款,四支付普通股股东出资款。

八、美国西屋电气为什么破产?

经营面临重重困难的日本东芝公司近日宣布旗下美国核电业务子公司西屋电气申请破产,可能给东芝带来1万亿日元损失。

西屋电气被誉为全球核电技术巨头,但目前债务总额高达98亿美元。西屋电气怎么会走到破产这一步?这一无奈之举将给困境中的东芝公司带来哪些影响?我们请专家为您分析。

——编者

1

西屋百年辉煌历史难再现

东芝天价收购成“滑铁卢”

问:美国西屋电气和日本东芝公司都是全球著名电器企业。为什么东芝公司会收购西屋电气染指全球核电业务呢?

答:美国西屋公司成立于1886年,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该公司曾是世界著名的美国电工设备制造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核电技术服务承包商。目前,西屋电气为全球近50%、美国近60%运行的商业核电站提供了核电技术。

1955年,西屋电气为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提供了S2W船用反应堆。1957年,西屋电气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核电站提供了世界上首台压水堆核电机组。在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之前,西屋电气负责承建了美国约50%的核电站,在海外也单独承建了31个核电站。同时,西屋还联手国外企业共同设计了其他81个核电站。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西屋的职员数量以及销售额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但是,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发生后,受美国停建核电站等因素的影响,西屋电气销售业绩开始下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屋电气开始逐步抛售其核心业务部门。1999年,西屋电气将其旗下核电业务部门以12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2006年,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以54亿美元的价格再将其转手给东芝公司。后者由此获得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

众所周知,成立于1904年的日本东芝公司曾是全球著名的电气公司。进入本世纪以来,东芝公司认为随着中国和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崛起以及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全球核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为此,东芝公司开始染指全球核电业务。

2006年收购西屋电气,正是东芝公司出于想借此获得下一代核电技术,以便进一步开拓全球核电市场的目的。但是,东芝公司的出价,比当时日本其他核电企业竞购西屋的价格高出了一倍,此举令日本国内核电同行颇有微词。此后,瞄准全球核电业务的东芝公司继续斥资16亿美元,将西屋股份增持至87%,最终以7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西屋。

笔者认为,东芝公司并购西屋电气的幕后原因是基于今后中国核电技术将选用其拥有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判断。但是,没想到此次收购却成为了东芝公司投资全球核电业务“滑铁卢”的开始。

2

步步深陷越“套”越牢

内外交困“丢车保帅”

问:作为全球技术巨头,西屋电气怎么会走到破产这一步?东芝出现大幅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2015年,东芝公司通过西屋电气收购了另一家美国CB&I公司的核电业务子公司,成为此次“核电门”事件的“导火索”。

在并购之前,西屋电气与CB&I的子公司曾是多年的战略伙伴,两家公司2008年共同承包了美国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各两组核电站。

根据东芝公司公布的报告,自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各国政府再次加强了对核电站的安全标准,美国更不例外。此举使以上四组核电站建设所需相关设备、器材等成本不断攀升,工期一再延误,由此造成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最终导致建设费用远超当初2万亿日元的施工预算,达到2.6万亿日元,工期也分别延迟了1年至3年不等。

按照东芝公司的说法,根据当初的约定,如果用于核电机组建设的周转资金低于11.74亿美元的话,其不足部分将由CB&I公司负责承担。但是,随着建设成本的不断攀升和工期的延长,西屋电气与CB&I就费用分摊产生了严重分歧,最后发展到对簿公堂的地步。

为了避免进一步延误工期,早日解决两者的分歧,2015年东芝公司通过西屋电气以“0美元”的价格并购了已经负债累累的CB&I核电业务子公司。

东芝公司原本想通过并购的方式管控分歧,减少交易成本,却没想到这次并购彻底打破了东芝公司在核电领域的梦想,不断膨胀的建设费用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使东芝公司被牢牢“套住”,核电业务出现大幅亏损,最终导致东芝公司两次延迟2016年第4季度财务报表的发布,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东芝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实施并购后,西屋电气负债总额不降反升,已攀升至98亿美元。受此拖累,预计东芝公司2016财年合并业绩最终亏损可能最高达到一万多亿日元,这一亏损额将超过日立制作所2008财年创下的7873亿日元的亏损纪录,成为日本国内制造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亏损额。

为了使公司亏损最小化,东芝只能忍痛割爱“丢车保帅”。经过再三权衡和多方博弈,上月29日,东芝公司宣布旗下的西屋电气正式向纽约联邦破产法院申请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西屋电气声明说,重组期间将获得8亿美元资产融资,并全部投入现有核电站业务运行。

东芝公司表示,西屋电气申请破产将是东芝公司顺利实施经营重建的第一步,有利于防止海外核电业务给企业经营带来进一步的风险。

可以说,全球核电技术巨头西屋电气公司的破产是必然结果,否则东芝公司将自身难保。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其母公司东芝将立即着手企业内部机构改革和业务重组,以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其中,围绕核电业务部门的“取舍”是关系到东芝自身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3

扩大海外核电业务梦碎

东芝可能选择全面退出

问:东芝今后会有什么举措?还会有核电业务重组计划吗?

答: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也宣告了东芝公司力争扩大海外核电业务以失败告终。

从东芝公司过去的部门业绩来看,核电业务部门一直是主打的“潜力股”。但如今在一片质疑声中,东芝不但需要重新规划未来业务,还要就是否存在“捏造财务报表”,当初并购决策是否得当等问题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在此背景下,东芝公司要正确判断未来核电业务部门的前景,并拿出一个重建方案谈何容易。

可以预期,随着西屋电气申请破产保护,今后东芝公司很有可能全面退出全球核电业务。近日,为了改善和健全公司财务状况,控制负债规模减少亏损,东芝公司做出了拆分出售旗下部分半导体业务部门,增加其他公司融资额度等决定。目前东芝旗下的半导体业务整体价值超过2万亿日元,拆分出售部分部门,有利于集中和优化资源,提高公司整体产品价值,为公司内部重组筹集足够的资金。

4

成本高周期长商业负担重

全球核电产业面临“洗牌”

问:西屋电气破产将给全球核电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31个国家运行391座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到337GW。但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双重打击,全球核电业务面临严峻形势,核电发电量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仍处于低点。

许多国家认为,《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间核电仍将成为电力发展的主要选择。但随着各国核电建设安全标准的不断强化,研发技术、设备安装和基础建设投入成本不断增加,施工建设周期拉长,极大地增加了核电商业运营的负担。全球核电业务面临改革和重组的可能性不断加大,这对我国的核电事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目前,AP1000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而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部门在该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迫切占领中国核电市场、垄断中国的核电技术,正是当初东芝公司收购西屋电气核电业务部门的主要动机。

经过三方协议,在我国实施的AP1000项目主要由西屋电气提供AP1000技术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工程和采购服务,而由中方负责管理项目的建设和施工。经过多年的验证,我国实际上已经掌握AP1000核电技术,因此西屋电气此次申请破产保护,可以说对中国相关核电项目基本没有影响。

九、美国阁楼杂志为什么破产?

事实上,《阁楼》近几年一直在走下坡路,目前终于走到了尽头。

8月13日,古斯尼名下的大众国际公司——《阁楼》的出版社向位于纽约的美国破产法庭提交文件,寻求债务重组。

据悉,大众媒体国际公司已经无法支付一笔价值4100万美元的债务,而且因为无法支付印刷费用,自今年4月以来,《阁楼》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出版,7月才复刊,但8月号也推迟了几乎一个月才出版,部分员工很迟才拿到薪水,有的甚至到现在还没拿到钱。

对比起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年发行量500万份,去年年底《阁楼》的发行量只有53万份,下跌幅度超过7成,古斯尼已无复当年之勇。

现年72岁的古斯尼眼看着亲手打下的帝国就要毁于一旦,也无能为力了。

患有喉癌的他已经是廉颇老矣。

昔日,古斯尼住在曼哈顿区价值4000万美元、拥有45个房间的豪华公寓里;今天,他却要为一系列的经营失误背上沉重的债务,豪华的公寓也要被拍卖抵债。

欠债累累的《阁楼》屋漏更逢连夜雨,去年爆出俄罗斯网球女星库尔尼科娃的裸照风波,事缘该杂志去年6月刊登了一辑声称是库尼科娃的沙滩裸照,库尔尼科娃迅速发表声明,表示自己从未给《阁楼》拍摄过任何裸照。

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她的清白,原来照片中的

十、美国世通公司破产原因?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对其违规会计行为供认不讳,并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世通公司称,在过去5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38亿美元。事件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发生的?《华尔街日报》就此采访了达特茅斯大学Tuck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访问教授罗伯特·A·霍威尔。

  常规费用≠资本支出

  世通公司利润虚增与其有关费用的会计处理有关。据世通称,由于疏忽把常规费用计为“资本支出”,因此利润被虚增。

  霍威尔认为,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长途电话运营商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斯普林特公司、世界通信,以及地区性电信公司如南贝尔公司等在建设和维护各自的电话网、网络、转接站和变压器时花费甚巨。在过去10年中,这些公司花费了几十亿美元进行技术升级(从铜线升级到光纤电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从最初的语音通讯升级到数据通讯)。这些都是为了争夺额外的市场占有率,及增加容量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然而,电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大大低于这些公司最初的预期。

  在通常的会计事务中,这些公司如何对此类支出进行分类取决于这些支出的实质。如果一项支出是用于扩容或者取代现有设备,从而相应地增加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会将该项支出作为资本支出计为一项资产,并对此项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折旧。而如果一项支出是为了维护现有设备,那它应该被计为支出发生时的费用。这是基本的会计准则。

  必须承认,要区别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非轻而易举。假设一场龙卷风来袭,造成许多地方的电话线路被切断、信号站倒塌、变压器被损坏等等。工作人员前往事故地点维修这些设备。一些设备被修复了,而这些费用应该被计为公司的常规成本;其他一些设备则被新的设备所替换,这样便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使用寿命,这些费用应被计为一项资产;新设备还增加了系统的运营容量。这些也应该被变为资本。

  不可思议的“欺诈”

  在2001年,世界通信公布的资本支出略低于80亿美元,但该数据被夸大了30亿美元。换句话说,该公司财务报表中接近一半的资本支出应被计为费用。据推测,这完全是该公司的许多会计的数千笔会计事项造成的。

  霍威尔认为,像世界电信这样的大公司肯定有一套内部会计程序和监管规则,以确保会计事项被正确地记录下来。哪些是支出项目?这些支出在发生前是否经过审批?在发生后是否经过核准?这些支出应被记在哪个账目之下,包括应被计为资产还是费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公司的会计们并非自行决定,而是以清晰明确的准则为依据,特别是对于那些重大支出。一个资本支出庞大的企业,如世通公司,必然是建立了有关费用分类的相关准则的。

  而且大多数大型公司都有相当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以确保公司相关政策和规则的贯彻执行。他们工作的焦点集中在主要资产分类上,以确定相关账目的准确性。同样,世通公司也不例外。

  还有外部审计师,他们来自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他们密切关注价值(资产)和风险等主要分类。固定资产也应是他们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不可能对公司的支出相关会计问题视而不见。在首席执行官和高级财务官员的指导下,董事会应该审核年度计划,其中包括资本支出。

  但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01年,世通公司实际资本支出约为5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被夸大了30亿美元。当财务报表中的数字达到80亿美元时,如此巨大的差异非常明显而很难被忽视。霍威尔说:“除非这些人都睡着了,或者共同参与了这个‘计划’。”

  有可能的先知先觉

  在世通事件前,人们要发现其会计问题并非不可能。霍威尔称,发现这类欺诈行为的最佳渠道是通过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是10—K报告。

  2000年,世通公司的资本支出为110亿美元。到了2001年该公司的资本支出为80亿美元。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一数字大幅下降。原因是早几年该公司的资本支出维持在高水平上,而且电讯业的容量过剩。

  实际上,那些密切关注世通2001年财务报表的投资者,甚至在该公司作出调整之前,就已经有所预见。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当这个消息传来时,世通的股价已跌至1美元以下。

  根据霍威尔的计算,该公司在向优先股股东支付利息和强制性债务之前,其“自由现金流”在10亿美元左右。而世通公司的利息成本(税后)和强制性债务超过了10亿美元,因此该公司在2001年并没有为其债权人和股东创造任何现金。因此,世通公司的股票实际上毫无价值也就不足为奇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