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股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每股收益和每股净利润的定义不同,参考用法不同、计算方式不同等等。
每股净利润是指上市公司中的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也称为每股盈利。
每股收益可以表示普通股股东持有每股能享受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和投资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的成长、盈利能力做出预判。而每股净利润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投资者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
每股净利润=净利润÷总发行股数,每股净利润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每股净利润越高, 上市公司获利水平越高。反之,每股净利润越少, 上市公司获利水平越少。通常每股净利润越高越好。而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当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同比增加而总股本没有改变,表示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有所增加,通常公司利润增加会使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股票基本面较好,股价上升概率较大
二、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1、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应当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从而计算出的每股收益。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按年末的普通股总数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股本。
2、选择的数据不同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3、计算公式不同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为: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而摊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摊薄每股收益=净利润/报告期末股本。
三、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区别?
稀释每股收益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区别:
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如果没有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根据本准则第十条规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目为按照本准则第十条中规定的公式所计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公式中的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按照有关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确定。公式中的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通常按照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在股票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的收盘价作为代表性价格;在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每周或每月股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价格。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平均市场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多项潜在普通股 根据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其中"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大小进行衡量,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 在确定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的顺序时,通常应首先考虑股份期权和认股权证的影响。 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为不同的潜在普通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而不能将其作为一个总体考虑。
四、每股年收益7元以上的上市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每股收益在在7元以上的有10家,在8元以的有6家,在10元以上的有4家。分别如下:
1、贵州茅台,每股收益:41.76元
2、义翘神州,每股收益:12.71元
3、腾远钴业,每股收益:12.11元
4、晶丰明源,每股收益:10.95元
5、长春高新,每股收益:9.28元
6、德方纳米,每股收益:8.95元
8 食品龙头好想你 每股收益:8元
9 宁德时代 每股收益:7元
10 中矿资源(SZ002738) 每股收益:7元
五、每股股息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但须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如果公司为了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而增加公司的公积金,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会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获得的税后净利润,但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往往不会全部用于分派股利。
每股股利通常低于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为留存利润用于公司自我积累和发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于每股收益。
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税后利润不足支付股利,或经营亏损无利润可分。
按照规定,为保持投资者对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按不超过股票面值的一定比例,用历年积存的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或在弥补亏损以后支付。
这时每股收益为负值,但每股股利却为正值。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发放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
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六、每股收益的单位?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利润表中,第九条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的诸多工具中,与市盈率、市净率、现金流量折现等指标一样,EPS也是最常见的参考指标之一。
七、每股收益和基本每股收益有什么的区别?
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应当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从而计算出的每股收益。
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按年末的普通股总数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股本。
2、选择的数据不同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3、计算公式不同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为:普通股每股利润=(税后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而摊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摊薄每股收益=净利润/报告期末股本。
八、每股收益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
是的,越高越好
股票中代表股票收益的是每股收益的指标,该指标往往能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简单的说每股收益就是越高越好,毕竟对应的是该股已经实现的每股赢利能力,其实相应的综合看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利润率以及成长性会比较合适。
当然炒股时还要综合其他财务指标来看,不可能只是一个指标所全能代替的。
九、每股收益与每股利润的区别?
每股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每股收益 = 期末净利润 / 期末股份总数 ,就我国现行情况来说,上市公司的权益性工具除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外,还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购权和认沽权、部分企业实施的对高层管理人员或职工的股权期权等潜在普通股。目前上市公司对每股收益的计算是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的内容与格式》中的规定提供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普通股股份总数,若股权结构在本期内发生变动,则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分母应为年度末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十、如何确定每股的收益?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公司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