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利润分配、本年利润的区别
1、利润:缴纳所得税以前的利润和缴纳所得税以后的利润。缴纳所得税以前的利润称之为税前利润,也叫利润总额,也叫课税所得额。就是以这个课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即所得税税率等于应交所得税。假定某企业利润总额为120万,按33%计算缴纳所得税,其帐务处理为“
借:所得税39.6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9.6万
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39.6
贷:所得税39.6万
用120-39.6=80.4万元,这就叫做税后利润。
2、本年利润和利润总额是一个概念,也是税前的利润。
它是由商品销售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加营业外收入等组成。
3、利润分配:这个科目主要是对企业税后利润如何进行分配的科目。交完所得税之后要把税后利润接转到本科目,结转之后本年利润为零了:
借:本年利润80.4万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4万元
通过利润分配,按照规定要计提法定公积金和公益金;还要按照投资比例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等。本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分配的利润。
特此回答!
二、投资收益与主营利润比值什么意思
就是公司把钱用在别处如购买股票股权债券等产生的收益与把钱用作主营业务产生的收益的比值。通俗讲就是“不务正业”利润和正业的利润的比值。
三、什么情况下 营业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
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或者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
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扩展资料:
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营业利润永远是商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目标,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就无法继续生存,没有足够的利润,企业就无法继续扩大发展。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表明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息税前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营业利润
四、总利润和净利润的分别
总利润是所得税税前的,净利润是扣除所得税后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