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菲特持有多少苹果股票?
周二公布的监管文件显示,“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逾30亿美元的苹果公司股票。
文件显示,巴菲特的公司在第四季度购买了2080万股苹果股票,价值32亿美元 (约合218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增至5.8%。
二、玛丽巴菲特和巴菲特关系?
玛丽·巴菲特是沃伦·巴菲特的儿媳,他们的关系是公公和儿媳的关系。
巴菲特有三个子女,大女儿苏茜,大儿子豪伊,以及小儿子皮特。玛丽巴菲特就是小儿子彼特的妻子,沃伦巴菲特的小儿媳。
《福布斯》杂志曾这样评价她:“做了巴菲特12年儿媳的玛丽-巴菲特也许是世界上能够抓住这位慈祥老人智慧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三、巴菲特是什么时候开始买入苹果的?
2016年
巴菲特是从2016年才开始买入苹果公司,当年投入67.47亿美元,持有苹果约1.1%的股份,年底市值约70.93亿美元。
四、股票价格真的能预测吗?
谢邀。提供一个我的视角。其中不可避免有很多英文的素材,我尽量不使用公式,用图表阐明观点。相关文献太多,我只选择一个切入点。
首先说,预测股价,跟预测股票的收益率是等价的,因为今天的价格是已知的。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想说,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
收益率是可以预测的。这跟有效市场假说不矛盾。同时大家都知道这种预测对于投资来说没有多大卵用。
怎么预测收益率?是不是应该先定义什么叫预测?事实上,任何跟收益率相关系数不为零的变量都可以预测收益率。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等价于股价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那么任何会影响价格的信息都可以预测股票的收益率。
来我给你上点证据。
上表中使用股息率(Dividend/Price ratio)来对股价收益率进行预测。其中第一行,使用当年的股息率预测接下来一年的收益率,第二行使用当年的股息率预测接下来五年的累计收益率。注意这么两点
- (绿框)随着预测周期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股息率对于预测长期收益率有用。
- 预期收益率的波动率(红框)同样随着预测周期的增加而增加。
先说第一点,用一张图来阐明这个观点更直观。看下图,其中蓝线为CRSP股票市值加权指数的股息率,而红线为同一指数的接下来7年的累计收益。看出来两条曲线的相关度有多高了吗?
你可能会说:“我看上去相关系数不是很高啊。”学术界里面具有这种预测功能的变量,我还可以找出一堆,再看下面这张图。其中绿线仍然是股息率,它虽然跟实际收益率(红线)的相关系数高但是未免太过平滑,不算一个好的变量。现在在股息率的基础上再加上宏观上的消费/财富比率(consumpiton wealth ratio)得到蓝线。看出来蓝线跟红线的相关系数更高了吧?不仅如此,蓝线还常常比红线先变化,这算是一个好的预测变量了吧?
到目前为止,我只做了一些任何接受过基础统计训练的人都可以做的事情,我还没有上任何高级的模型,但这已经足够为收益预测的可能性进行佐证了。
好了,在你感叹收益率/股价可以预测的同时,让我们回到第二点,预期收益率的波动率也随着预测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换言之,你如果预测错误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上升了。如果你预测明天的股价收益率,在我大A股你最多吃一个跌停板,但是如果你预测下周的收益率,你预测错了,你可以吃好几个跌停板,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觉得我举得这个例子太极端,那么我邀请你跟我思考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从1926年1月开始,如果你把1美元一直利滚利投资到美国的国债券里,那么到了2009年12月你将会把1美元变成20美元。同期内,如果你把你的股票一直投资到 S&P 500指数里的话,那么到期你将会获得3126美元。一个合理的预测是,长期内股票的累计收益率将远远高于国债或是存款,那么为什么大家不都把钱都投资到股票里去呢?
如果这能够引发你的思考的话,那么再看下面这张时间序列图。其中绿线为CRSP股票指数的年收益率,蓝线是美国国债券的收益率。股票的长期收益率虽然远高于国债,但是波动也同时远远高于国债,而且你可能一连好几年都是负收益,这些损失需要很多年才能挽回。
这让我足以抛出我的两个核心观点
- 收益率/股价预测本身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投资/交易决策
- 不能把收益率当作衡量投资/交易质量的唯一标准
1. 收益率/股价预测本身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投资/交易决策
光有对收益的预测本身是不够的,至少还需要对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风控手段。这点我曾经在我的专栏中咕哝过两句知乎专栏 。就拿股票和国债的例子来讲吧,虽然你知道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率是高于债券的,但是你不知道你入场的时机是对是错,你也不知道这个长期到底是多少年。2008年那波站在山岗上的人现在还没解套呢。同样,你也可以说:“我大A股虽然2016年熊了一年,但是相比2013年底还是涨了50个百分点的。” 再好的预测也一定有失灵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承受错误的代价,那么你就不能执行这个策略。
2. 不能把收益率当作衡量投资/交易质量的唯一标准
获得一万块钱的喜悦可能抵消不了丢掉一万块钱的痛苦吧?人类对风险是有厌恶的,对预期是有折现的,对现金/流动性是有需求的。套在高点上的人,为什么很多不愿意站岗,宁愿割肉?衡量投资/交易的质量,需要同时考虑你能不能承受相对应的风险,不要只考虑如果你做对了能赚多少钱,也许你过了十年你证明了你当初的一场豪赌是正确的,但是这十年间你可能一直套牢没钱花,这最后的正确相比你十年的等待到底值得不值得?我想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吧?那么请不要把收益率当作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就足以避免很多豪赌行为。
我想Andrew Ang的书开头第一句话可以概括我的观点。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investing are bad times .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想想身后身,而不是只看眼前路。如果你能够体会,那么关于股价到底能否预测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并不重要。
相关文献
- Ang, Andrew. Asset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factor inv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 Cochrane, J.H., 2011. Presidential address: Discount rat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6(4), pp.1047-1108.
- Fama, E.F. and French, K.R., 1988. Dividend yields and expecte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1), pp.3-25.
- Lettau, M. and Ludvigson, S., 2001. Consumption, aggregate wealth, and expected stock retur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6(3), pp.815-849.
- Shiller, R.J., 1980. Do stock prices move too much to be justifi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dividends?.
更多内容请浏览我的专栏 -- Terrier Finance
五、巴菲特故乡?
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因独到又奇特的股票投资眼光而闻名世界,被众多投资人尊为“股神”。 其投资过的公司遍及全球,其中对可口可乐、GEICO、美国运通等公司的投资,已成为经典案例传播。2008年以净资产620亿美元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六、巴菲特夫人?
阿斯特丽德·蒙克斯是沃伦·巴菲特的妻子。
七、巴菲特女儿?
苏茜
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在还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非常骄傲自大,她总是对自己有着极大的信心。在一次聚会上,苏茜骄傲地对巴菲特说,自己将来会成为最出色的画家,她将成为父亲最大的骄傲。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资商,除了亿万富翁的身份外,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极为认真。巴菲特的女儿是一位骄傲自大的女孩,对自己有着极大的信心。在一次聚会上,女儿向巴菲特炫耀,告诉父亲将来自己会成为最出色伟大的画家,会给父亲带来无限的荣耀。
八、巴菲特学历?
硕士学位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九、巴菲特名言?
巴菲特是著名的投资家和企业家,他有许多著名的名言。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巴菲特名言:
1."价值是我们给予的,价格是别人要付的。"
2."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投票机,短期来看,它是一个称重机。"
4."我并不是聪明,我只是花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5."我们购买公司而不是股票。"
6."购买股票并不是购买纸片,而是购买公司的一部分,所以你需要做到足够的了解和研究。"
7."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害怕,当别人害怕的时候,我贪婪。"
这些名言体现了巴菲特对价值投资、风险管理、公司分析和长期投资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智慧。
十、巴菲特简介?
每天了解一个人——沃伦·巴菲特,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
沃伦·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人们都称他为“股神”。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2011年,奥巴马向其颁发自由勋章(美国最高个人荣誉奖)。2016年,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CEO”荣誉。自2001年起,每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巴菲特都稳居前五。
从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斯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1965~2006年的42年间,巴菲特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在全球最赚钱企业之中,排名第三。
01 复利——你只需要再多一些耐心,时间会使它强大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沃伦·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小巴菲特最感兴趣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数字;另一个就是读书。7岁时,在本森图书馆带出的一本书,真正的将巴菲特带入了商业的世界,拓展了他的商业思维,《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这本书提到了一种方法,就是使用投币体重计赚钱,他开始计算我需要花费多少钱去购买体重计,然后赚出的利润多久能够购买第二台,甚至还会制作一张复利表,去计算世界上每个人拥有一台体重计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能够让美国人每天都称一次体重,那么他就可以有着源源不断的收入。
当然想要拥有一台投币体重计并不便宜,对于每周只有5美分零花钱的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钱,他就挨家挨户卖可口可乐、卖口香糖、卖星期六晚报、卖自由杂志等。巴菲特把赚钱看成一种游戏,他也非常喜欢这项游戏,他喜欢做自己的老板,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投递报纸的原因之一,可以安排自己喜欢的路线,一天可以投递500份报纸,一份报纸可以赚取一便士(英国货币,1英镑=100便士),为了能够获得复利,他选择将其换成其他的东西,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巴菲特能够成为投资界的股神,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复利,也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复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就会明白复利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传说宰相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非常开心,问宰相想要什么,宰相回答说:你只需要在我的棋盘上放一些谷粒就行了,要求是:第一个棋盘格放1粒,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依此类推,每个小格都比前一个小格谷粒数量多一倍,直到放完第64个棋盘格。并请求国王把棋盘上的谷粒都赏给仆人。国王觉得这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要求,爽快地答应了,当仆人们按照宰相的要求摆放谷粒的过程中发现,一共需要1844亿亿粒,即便把全国的谷粒都搬过来也不够数目。
02 父母——教育不是复制粘贴,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第一次读有关投资的书,是在我父亲的办公室里,很快,我就读完了他办公室里所有的书,有的书读了不止一次。——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小巴菲特晗喜欢跟他们一起玩,他对姐姐说:“我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当时谁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巴菲特非常仰慕父亲,父亲是一名股票交易员,在银行有一些存款,之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父亲定期会去纽约处理事情,回来的时候,会给他们买一些漂亮的衣服。小巴菲特很喜欢在办公室读父亲的书,很多都是关于如何投资的,父亲并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有钱,他认为你只要清楚知道,你为什么要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在巴菲特12岁时,全家从奥马哈搬到了首都华盛顿,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兴趣,甚至有时候以折磨老师为乐。例如:AT&T是当时所有老师都会持有的一支股票,就像是能够带来稳定收入的退休金,不过巴菲特却卖掉了手中的10份额的AT&T股票,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老师们都非常讨厌,因为抛售意味着可能会下跌,导致老师都非常紧张。
在巴菲特眼中,母亲是一位非常聪明,并且很善于社交的人,能够帮助父亲处理一些生活上,甚至是工作上的一些问题。不过母亲常常会因为头痛而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痛苦。有一次,巴菲特跟姐姐妹妹一起离家出走,后来在高速公路上被巡警带回家了,父亲并没有因此而大声呵斥,父亲说:“你们可以做的比这更好”,父亲喜欢用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他对孩子们充满着无限的信心,甚至在他们搞砸的时候。巴菲特说:“我收到最棒的礼物,就是我出生时就拥有的那位父亲”。
03 价值——雪茄烟蒂式投资,发掘那些被低估的价值
如果你有一座经济城堡,人们会来占领城堡,把你赶走,所以你最好拥有护城河。——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并不是很喜欢上大学,因为他认为学校那些枯燥的理论,并不能让自己获利多少。可是他的表现却让所有人出乎意料,为了能够尽快的毕业,巴菲特一直在学习,每次考试都会提前15分钟到考场,所以最后仅仅只用了三年,就获得了足够的学分。毕业之后,巴菲特申请哈佛商学院,期待能够学到更多有关商业的知识,仅仅10分钟的面试之后,面试官说:“忘了它吧,你没有被录取”,可是巴菲特却认为这是他遇到过最好的机会。
之后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大学的多德教授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非常期待能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然后就被录取。本杰明·格拉汉姆教授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巴菲特在格拉汉姆教授身上学到了两件最重要的东西。其中一项就是巴菲特投资的两大原则:规则一,不要赔钱;规则二,不要忘记规则一。另一件最重要的东西是,格拉汉姆教授是价值投资概念的创始人,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区别于趋势投资。价值投资认为: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而趋势投资则是以股票的上涨或下跌来作为购买的依据。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几个月之后,巴菲特同自己的家庭成员一起创办了合伙企业,巴菲特填写每一张支票,填写了11张所得税申报单,为各种企业购买股票,并且花钱买了许多便宜的可交易证券。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他曾经说过:“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这种价值远超过价格的安全保障,就是本杰明·格拉汉姆的学术精华——“雪茄烟蒂式投资”。
04 选择——即便身经百战也难免会有失手,好的声誉会助你解围
投资的技巧就是,坐在那里观察球场,等待最佳击球区域的球。——沃伦·巴菲特
要想在成千上万的股票当中进行筛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需要考虑许多的事情,那么巴菲特是如何筛选股票的呢?泰德·威廉姆斯是过去70年来唯一一个单个季赛打出400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在《击球的科学》中,他阐述了他的技巧: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只有球飞到能打出安打的区域他才会挥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而三振出局,因为挥棒去打那些“差”格子会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在所有的公司中,并不需要每一个都看准,仅仅只需要看准其中的几个就可以。巴菲特说:“投资的技巧就是,坐在那里观察球场,等待最佳击球区域的球,不用考虑别人怎么说。”
伯克希尔现在是一家价值几千亿美元的企业,过去的伯克希尔是一家经营北方纺织生意的公司,从数据上来看,也是做着差劲生意的便宜股票,公司濒临倒闭,只能通过关闭工厂,解放资产从而回购股票,抬升股票。巴菲特认为如果当更多的纺织厂倒闭时他就可以赚钱,所以他购入了该公司股票。后来,伯克希尔的管理层竟试图欺骗巴菲特,从他身上榨取更多的钱。年轻气盛的巴菲特一怒之下收购了伯克希尔,掌握了控制权,解雇了该公司的管理层,并试图让该公司的纺织业务再运营20年。巴菲特估算,这一报复行为耗资近2000亿美元。后来巴菲特说:“如果你投资时情绪化,你就没法做好”。
1991年8月,巴菲特接到一个电话,说他们遇到了麻烦。所罗门兄弟旗下证券公司,因长期债的不正当交易接受调查,并且承认超出交易政府债券的限制。一时间所罗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比公司造假本身更加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对于美国市场公信度与可信度的影响。公司欠下1500亿美元的债务,比美国任何私人企业欠债都要多。24小时之内,根本无法偿还这么大额的债务,这对巴菲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有人都认为所罗门将要破产的时候,巴菲特决定加入所罗门承担责任,一旦所罗门关门,华尔街将会有8000名员工失业。巴菲特向财政部长尼克打电话,说明了公司破产的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愿意用自己的声誉作为担保,财政部最终决定修改法令。
05 婚姻——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是跟谁结婚,而不仅仅是金钱
我人生中有两个转折点:一次是我从子宫中降生;另一次是我遇到苏西。——沃伦·巴菲特
苏西是巴菲特妹妹的室友,苏西第一次见巴菲特时,巴菲特坐在椅子上,向苏西说了一堆废话,然后就算是认识了。在交往之后,苏西的父亲说:“现在你要理解他,你不能像和大多数正常人讲话一样跟他说话,但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苏西非常善良、体贴,两个人非常的恩爱。当时的巴菲特虽然非常的聪明,但是却非常害怕当众演讲,后来看到了戴尔·卡内基的广告,巴菲特决定报名学习。每个周末,教员都会给上一周表现很好的学员颁发一支铅笔,就在他向苏西求婚的那个周末,巴菲特不仅赢得铅笔,而且也成功订婚,所以至今在巴菲特的办公室,依然能够看到卡内基课程中获得的小小证书。
他们结婚的时候苏西19岁,巴菲特21岁。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当时的巴菲特并不出名,家庭生活非常普通,他也会给孩子唱歌哄孩子们睡觉。母亲苏西在孩子们心中虽然有时会很严厉,但她非常乐于帮助他人,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苏西并不关心钱跟生意,她非常关心的事是人权的问题,她会带着巴菲特一起去听演讲,其中就听到了最让巴菲特震撼的一次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在苏西看来巴菲特是一个天才,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有是不合群的,当他在考虑什么的时候,就会非常专注,家里面发生什么他都毫不在意。
虽然生活上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平行的,孩子长大之后,苏西不愿意一直被困在这样的环境中,来到旧金山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基金会。但是她一直在关心巴菲特。后来苏西查出患有癌症,在治疗期间巴菲特每周都会去看一次,一段时间过后,苏西突然中风,所有的孩子都到了医院,巴菲特整晚都在床边紧紧握着苏西的手,巴菲特说:“因为有了苏西,所以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他让我成为了完整的人”,他很长时间都在伤心之中难以走出来,最终他决定将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给盖茨基金会,并且将自己资产的15%捐给由三个孩子和苏西运营的基金会,这也是苏西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